密蘇里戰列艦火控中心

​ 

人們通常以為戰列艦實行砲擊時,砲手在砲塔內裝彈開砲.實際操作要復雜得多.實現準確砲擊需要三個部門相互配合聯動. 設在艦橋高層的指揮儀獲取目標數據,設在軍艦深處的火控中心處理數據並指揮砲塔的伺服系統,砲彈和炮藥裝填則在砲塔內進行.可見火控中心承上啟下,中心二字實至名歸.

密蘇里艦設有兩個主副砲火控中心。一個位於前部(主甲板以下第四層,其上方是百老匯通道前端的損管中心); 另一個位於後部(主甲板以下第三層百老匯通道後端,四號鍋爐艙隔壁)。兩個火控中心相隔90米,可以共同或單獨作為全艦5英吋副砲和16英吋主砲的火控指揮.目前,對公眾開放的是後部的火控中心,參加密蘇里艦核心導覽的遊客在導遊的帶領下,可以從百老匯通道前端開始,一路參觀損管指揮中心,鍋爐艙,發動機艙,以及遙控損管設施,最後來到後部火控中心.下圖為主甲板以下第三層,頭尾分別連接第二號砲塔和第三號砲台,艦員因其艦上最長最直最寬最中心而稱為百老匯通道

遊客進入5英吋副砲火控室,首先看到中央位置有兩台“Mark 1A”機電式類比計算機(火控彈道計算機),這就是現代電子計算機的前身, 設計於1920年代,製造於1930年代, 1940年代二戰期間大量使用, 主要運用於彈道計算.學計算機的朋友可以為之一嘆.這兩台計算機分別為軍艦兩側的5英吋副砲計算砲擊諸元,如射距,射角,射高,高差,藥包數等。

密蘇里艦的副砲是MK12型38倍徑127毫米口徑雙聯裝高平兩用砲, 既可防空又可對岸對艦攻擊。 10座雙聯裝砲塔平均分佈在艦體中部兩側。砲口初速792米/秒,射程15.2千米,對空射程11.4千米,射速15-22發分,俯仰範圍為負15度到正85度,可配備榴彈,穿甲彈,普通高射砲彈,無線電近炸引信高射砲彈,照明彈,人員殺傷彈等。初期副砲有MK37型射擊指揮儀和MK12型雷達控制,後期雷達換為MK22型和MK32型。

下圖為雙聯裝5英寸砲塔

類比計算機與設在艦橋高層的射擊指揮儀配合工作,獲取目標數據,處理目標數據,修正目標數據,提高對空中和海面目標的命中率。

其工作步驟為:艦員在艦橋高層操縱射擊指揮儀,利用砲瞄雷達和光學測距儀跟踪並測定目標,並將電子信息傳給火控中心.

火控操作員使用旋鈕和轉盤以手動方式輸入數據,經由旋轉開關,齒輪,凸輪,槓桿和滑軌等帶動,進行數據修正和解算.

各種相關變量通過計算機解算,得出射擊諸元,經由配電盤電傳至各砲塔的伺服系統,直接控制砲塔旋回和砲管俯仰, 火控中心的射擊手只要看到配電盤上的主砲就緒燈亮起,就可以按動射擊扳機.

計算機正對面是火控面板(配電盤),接受發送指令,連接雷達信息,電傳砲擊諸元,報告航行狀態等。

圖中可見,計算機左側是“MK6副砲陀螺穩定儀”. 由於戰艦的上下顛簸左右搖晃影響射擊精度,陀螺穩定儀可以感知艦身的運動姿態,在自動射擊模式下自動延遲0.5-2秒,待艦身處於較佳水平狀態再發出射擊指令。

射擊扳機安裝在陀螺儀前側, 射擊模式分為手動和自動。按左側扳機即發出砲擊警報; 中間扳機為自動模式,按下扳機即讓陀螺穩定儀決定砲擊; 右側扳機不常用, 只要按下則立刻發射.一般用於平靜海面的直瞄射擊.

16英吋主砲火控室的功能與副砲火控室幾乎相同,“MK8火控計算機”用以解算16英寸巨砲的砲擊諸元, 配以”MK41主砲陀螺穩定儀”, 用於對艦砲擊, 還有一台“Mark48對岸火控計算機”,用於砲擊地面目標的彈道計算。遊客在主砲火控室可以按下砲擊扳機,模擬感受一下巨砲發射的震撼哦.

 下圖為位於艦橋高處的406毫米巨砲MK-38指揮儀及MK-13雷達天線

 下圖為韓戰期間主砲火控室的作戰情形

下圖為配備主砲的MK41主砲陀螺穩定儀

下圖為Mark 48對岸火控計算機

80年代中期升級改造時,密蘇里號擬安裝新式火控系統,但計劃被擱置,保留及繼續使用原有系統。再次服役時,海軍部門需要召回韓戰時期的老兵來示範如何操作這些機電式類比計算機。

值得一提的是,密蘇里艦參加的二戰,韓戰,以及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所有砲擊都是通過後部火控中心實現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密蘇里紀念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